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您的位置::首页新闻中心利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减少水产病害的发生

利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减少水产病害的发生

2024-07-29

近年来,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,由于缺乏疾病防治的有效手段,造成养殖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发生,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在此背景下,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,并成为一种新型的物理、化学消毒方法。本文就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。

  1. 紫外线消毒原理

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照射紫外线,破坏微生物的 DNA或 RNA,使之失去繁殖和代谢能力而达到消毒目的的一种方法。

  1. 杀菌效果

紫外线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,在实际应用中,对细菌、病毒、藻类及微生物毒素等均有明显的杀灭作用。在对河蟹养殖池水体消毒时,发现紫外线对河蟹体内的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,当照射时间达到20 min时,可将河蟹体内的大肠杆菌等细菌**杀死,同时还可杀灭河蟹体表寄生的部分病毒及藻类。对虹鳟养殖池水体消毒时,当照射时间达到10 min时,能将虹鳟体内细菌**杀死,且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漂白粉等消毒剂。

  1. 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

紫外光杀菌能力随紫外线强度、照射时间和照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,但随着照射距离的增加而下降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紫外线灯距离水体表面的距离,一般不超过2m。但如果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(如藻类)或悬浮颗粒时,则紫外光杀菌效果会受影响,此时需增加紫外灯的数量和功率。此外,水温对紫外光杀菌效果也有较大影响。水温较低时,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较低;当水温升高时,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强。此外,臭氧等化学物质也可以促进紫外线的杀菌效果。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臭氧在水中的残留量,以免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污染。

  1. 紫外线消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

虽然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。如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,有部分鱼体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很高,且对养殖水质也会产生**的影响,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紫外线的穿透力和对养殖水质的适应性;此外,紫外灯光源及灯管的使用寿命、安全性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。

  1. 结语
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。但是,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时间较短,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,导致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发生。因此,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必须坚持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方针,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,降低水产动物死亡率,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效益。利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可以减少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,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。今后还应进一步完善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的标准和规范,加强对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研发与推广;同时还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中使用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研究。
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Copyright ©2020 万商云集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企业资质